English

啤酒国产挑战洋品牌

1998-12-27 来源:光明日报 洪路 田一夫 我有话说

啤酒已日益成为国人喜爱的饮料,据统计,近10年来,中国已是全世界啤酒产销量增长最快的国家。到1996年,便以1646万吨的年产量超过“啤酒王国”德国,仅次于美国而居全球第二位。可是产销量持续增长却并未给中国的啤酒业带来丰厚的利润,相反,即使在路边街口的小杂货铺里,国啤也只能以低廉的价位勉强赢得一些消费者,而稍微讲究些的酒客选择的大多还是些洋品牌。

浩浩荡荡合资路

中国的名牌啤酒到哪里去了?据了解,目前全国80多家年产5万吨以上的啤酒厂中已有80%以上踏上的了合资路;自1992年以来,通过合资、合作、租赁、许可证生产、独家代理等形式在中国正式登陆的国际著名啤酒公司已超过20个,其中包括目前世界排名前10位的大啤酒集团。面对迅速扩大的中国啤酒市场,洋啤酒除了极少数几个品牌采用原装进口、代理销售外,大多选取的一个“聪明”的办法——合资。他们通过收购、投资或兼并尽可能地参与到国啤企业的股份中,并通过控股更换品牌、控制生产。为了迅速挤占市场份额、洋啤盯住的往往正是规模、产量较大的国啤企业。

美国的安霍伊泽—布施公司在青岛啤酒公司股票上市之际,买下了5%的股份。然后,这家世界最大的啤酒商又投资上亿美元兼并了武汉中德啤酒公司,生产出了如今满天飞的百威啤酒;美国的亚洲战略投资公司则与米勒公司控制了北京五星啤酒公司64%的股份;日本朝日啤酒公司在杭州等地合资建厂的同时,又取得了北京啤酒厂和烟台啤酒厂的控股权;丹麦嘉士伯公司也在广东惠州买下一座现代化大型啤酒厂;曾红极一时的国啤“豪门”也被法国公司控股……

闭着眼睛喝啤酒

那么,国啤质量究竟如何呢?从设备、原料上看,国啤与洋啤差距甚小,不少优秀的国啤企业在合资前就花大力气对生产环节进行了改造,目前仍在坚守的国啤更是一再狠抓质量,在市场上顽强地左冲右突。一些企业从德国、美国、意大利等地引进了先进的生产管理技术,二次抽真空灌装设备更具一流水准;主要原料大麦也是从澳大利亚、新疆、甘肃等地购进;对水源质量也十分考究,有的甚至掘地百余米抽取矿泉水后改造成纯净水……

如果剥离开五彩缤纷的包装,国啤与洋啤“平等”地一较高下,结果又会怎样?江苏的名牌啤酒——三泰啤酒作了一次惊人的尝试。

今年5月18日,南京三家经销单位联合举办了“江苏名牌三泰啤酒挑战国际名啤酒”的大型品酒活动。在这次由公证处公证的活动中,“金三泰”和“三泰干啤”与两个著名的国际名牌啤酒全部隐去包装,让路人品评投票,投票结果令所有的啤酒消费者大吃一惊:“金三泰”的得票率独占鳌头,达30.6%,“三泰干啤”为21%,居第三。而两个著名的国际名牌得票率居第二和第四,分别为29%和19.2%。

睁大眼睛看名牌

这是一个耐人寻味的现象——国人在睁着眼睛和闭着眼睛喝啤酒时,“感觉”竟有天壤之别!而寻味之余,我们不得不审视啤酒本身以外的一些现象。

无论驻足街头或是走进一家餐馆酒吧,人们随处可见耀眼夺目的洋啤酒广告,或灯箱或招牌或霓虹灯或店面门头,或T恤或帽子或打火机烟缸酒杯,但其中很少见国啤的宣传攻势。

“玩的就是心跳,喝的就是感觉”。这其中的感觉,不仅是口感,还有那个“派”,那个“可能是世界上最好”的心理优势,那个迅速“与世界接轨”的快感和对以往贫穷落后心理压力的释放。如同歌星的亮点不仅是歌声一样,“感觉”在这个时代中也是个立体的概念,多元文化的映射。

然而,作为中国人,并不应该心安理得别无所求地狂吞豪饮洋啤酒——因为从大处说,这是个民族工业兴衰存亡的问题;从小处说,中国人应该还能找到更好的感觉,让老外也学中国人的样儿“摆派”,让老外在中国名牌的竞争中丢掉心理优势,让中国名牌也来象征着富裕与先进,岂不更快哉?

三泰啤酒挑战洋啤酒的结果,已经确证了国啤质量不输洋啤的事实,那么,国啤除了把稳质量关外,是不是更应在营销策划上投注大的力气了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